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本站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官方网站。办理业务请联系杂志社。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CN:11-3574/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文章特色
(1)《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论文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图表简明。
(2)《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题名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尽量不出现结构式和数学式等。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
(3)《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作者署名位于题名下方。作者应限于参加研究工作并能解答该文章有关问题及对文稿内容负责者。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通信作者。作者中如有外籍或港澳台人士,应附其本人同意的书面材料。署名作者的人数和顺序由作者自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变动。
(4)论文摘要的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主要数据)和结论4部分,冠以标题,连续排列。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认的符号或术语,也不宜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摘要中若采用非标准的术语、缩写词和符号等,应在第1次出现时予以说明。中文摘要篇幅以200~400字为宜。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
(5)稿件请勿一稿多投。来稿时请留底稿,无论刊登与否,恕不退稿。3个月内未收到编辑部处理意见,作者可以改投他刊,但须告知本刊编辑部。
杂志分析报告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科技之窗,中药药理,消息,中药化学,文献研究,博士之光,针灸,中药制剂,“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脏疾病”专题,中医体质,消息_声明,中医药实验研究,专家述评,实验研究,名家论坛,新冠肺炎专题,“中药药物警戒临床实践”专题,针灸推拿,“气”专题讨论,标准与规范,COVID-19专题,引航之声,中医信息,思路与方法,血液与肿瘤,期刊建设,“中医血液肿瘤”专题,名老中医经验,书评,中药资源,科研思路与方法,消息_会讯,“心脑同源”专题,“有故无殒”专题,学报建设,“腧穴配伍规律”专题,中药鉴定,科技之光,调查报告,主编随笔,声明,名医论坛,中药预警,专家论坛,质性研究,随笔,药品评价,通知,药代动力学,名医名家,期刊研究,书院传习,循证医学
摘要:《伤寒论》中蕴含的中医原创思维方法是其成为经典的重要因素,其在辨病审证方面的原创性思维主要有8个方面:辨病求本,本在阴阳,把阴阳作为辨识病证的第一要务;病证结合,辨证析机,首开病证结合论治之先河;四诊合参,动态分析,脉症从舍,“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意义深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挖掘提取可以代表病证实质的脉症;同中见异,异中求同,同一病证病机不同采用不同方药,不同病证病机相同采用同一方药;以常衡变,知常达变,是中医辨证思维的基本特征之一;重视主症,甚则“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若主症与病机不符,应以病机为本;掌握规律,见微知著,预判病势。因此,《伤寒论》是中医学临床原创思维的重要载体,是中医学原创思维的宝贵财富。
摘要:日本现存最早医书《医心方》所载《葛氏方》是葛洪医方的重要传本,目前学界对此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献辑佚方面,尚无对成书年代的专门讨论。本文从内容、避讳、词汇三方面对此书进行综合分析,并参考对照传世医籍,发现《医心方》所引《葛氏方》文本含有陶弘景的补阙内容,全文不避隋、唐国讳,所用量词“过”“枚”“物”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并在传世文献中被改为隋唐时期的新兴量词。由此初步得到以下结论:《医心方》所引《葛氏方》底本与陶弘景所增补《补阙肘后百一方》存在一致,其成书上限在南朝梁,下限在隋以前。
摘要:2018年11月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正式公布了2018年度中国高校杰出·百佳·优秀科技期刊入选名单。中国高校科技期刊评选活动旨在不断提升高校科技期刊的创新力、影响力、贡献力和编辑出版质量,对高校科技期刊在科研活动和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及其质量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参评期刊在编校差错率低于万分之三的前提下入围,由专家就期刊学术质量和编辑出版质量进行严格的综合审查,利用全文数据库、检索数据库和评价机构等的有关评价成果客观打分,并结合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行业影响力进行遴选。
点评详情